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学者调研部分企业后发现——创新遭遇“只说不做”,他们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加入时间:2016-11-22 浏览次数:1943

       “企业家们口头上高度认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搞创新甚至不创新。”这是近日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的两位学者在调研中发现的一个“怪现象”。在随后形成的《山东省企业家创新发展“知行不一”现象解析》报告中,他们认为,山东部分企业家的创新认识与实际作为存在严重偏差,即“言行不一”——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对创新还处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阶段。

       作为经济、科技大省,山东每年诞生的科技成果数以万计,在国内也名列前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在国内外创新“蔚然成风”的氛围下,创新在这些企业里受到冷遇?

      “高认知”背后,大企业创新掩盖下的动力不足

       按照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白全民、李晓力两位学者的调研,山东企业家对创新作用的认知处于国内前列,甚至超过广东、江苏、浙江三省,“我们调研的企业,均对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且高于上述三省。”

       但接下来的数据却让人看不懂:“我们瞄准了创新活动中指标性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4个方面,却发现无论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占比,还是实现创新的企业占比,以及同时实现四种创新的企业占比,山东在四省中均为最低,且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济南市的权威部门曾给出的一个数据则显示,“济南市大约有70%的企业没有创新活动。”该数据指向的事实是:如果按照《2013年第3季度济南市企业数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济南市企业总数为15万多家,它的70%,也就是有10.5万家企业没有搞创新。

       山东省科技部门也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研的444家企业中,有产品技术创新行为的有253家,占样本总数的57%,还有近半数的企业没有产品的技术创新行为。另一份数据则显示,山东平均每81家企业拥有一个专利,平均320家企业拥有一个发明专利。

       山东经济以国企多、体量大以特征,每年大企业诞生的大量成果和专利撑起本省在全国排名前列的专利量,但它掩盖的一个事实是,绝大部分小企业少创新或不创新的现状,这一点也得到山东省知识产权部门的认同。

       层次低制约:不愁卖自然对创新“不感冒”

       “受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当前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融资困难、税费负担偏重、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部分企业放弃实业去做房地产或搞投资引发实业空心化等严峻挑战,60%至70%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白全民认为,“过去五年,山东省小企业不论在R&D投入上,还是在研发人员的配备,基本没有出现与中小企业总量发展同步的增长。”长期以来,占山东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因为对技术创新的贡献较低而备受诟病。

      在山东硕力公司,这家以液压设备为主业的公司副总张荣泉认为,大部分集中在传统制造领域内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的产品有需求,虽说不是供不应求,但也不愁卖,自然对创新不感冒。”

       此次对山东省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占制造业企业比重排序结果也发现,该省明显呈现传统产业占比较重、产业层次偏低的特点,尤其是木材加工和木、藤、棕、草制品业代替在全国创新活跃度排名第8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进入前10。

       多对策解决:制度创新打造本土化政策体系

       如何解决企业家对创新“言行不一”现象?

       两位学者建议,针对山东省企业家创新风险规避心态较重的情况,建议试行“企业首次创新扶持”计划,从财政资金、创新管理、创新资源获取、创新知识辅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对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可将工作重心放在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上,并加强产业集聚区内公共研发服务能力的建设。

       围绕山东省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大企业过强、创新资源集聚能力较弱、创新定位不清等自身特征,加强部门协作,大胆开展制度创新,打造符合本省实际的本土化政策体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