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领域 >> *********课题

*********课题

 科技战略
       1、 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2014年APEC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全国仅立八项,山东省唯一立项。由我所为主承担,联合日本名古屋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参与合作,是我所第一次承担类似项目,实现了在国际合作项目渠道上的突破。系统研究、全面设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梳理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进展情况,重点关注“产业生态系统”概念;针对高消耗、高排放的典型—钢铁和水泥行业进行系统剖析以及总结经验,构建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亚太地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 “十三五”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措施研究
        通过总结国外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经验和模式,研究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梳理我国目前支持企业创新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创新的重点及思路,提出既适应国际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式,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并具体指导“十三五”期间的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科技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

        3、 创新型省份的内涵、特征、评价指标和对策研究
        针对全国科技大会后提出的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需要,力求科学地研究和探索创新型省份的内涵、外延、评价标准等问题,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全面解决方案。通过大量的创新型国家、地区和城市对比研究,提出了创新型省份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鲁粤苏浙创新绩效情况,提出山东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路径,最后提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对策措施。

        4、 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主要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环境视角上,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诊断与分析山东省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薄弱环节,针对山东省具有特色的重点产业进行系统剖析,构建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提出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及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
        定量实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科技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通过区域之间横向比较找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现状特点,找出了当前亟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寻求突破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七个重要领域。对上述七大重要领域进行了诊断,从而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个高教科研中心、八项科技工程,六大措施”科技发展总体战略。

        6、 创新方法推广模式及其绩效追踪评价研究与基地建设
        与合作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所和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通力合作,在创新方法绩效评价模式、软件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着重研究。该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种创新方法快速推广模式,建立了创新方法绩效追踪评价体系,出版了三套创新方法专著和案例集,开发了《萃智知识管理与训练系统》软件和虚拟“人机工程试验系统”,选择了济南、潍坊、东营三个市和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两个高校进行试点,并认定了首批50家创新方法试点企业;通过举办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培训班、企业研讨会等形式,普及创新方法知识,交流推广经验,为全省创新方法工作的普及应用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此次验收项目是山东省第一个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

        7、 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创新的需求,综合国际先进经验,提炼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需要具备的若干特质,对现有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状况进行诊断评估,设计工业技术研究院基本要素结构;深入挖掘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关键绩效指标的形成机理,揭示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五位一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对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定位反思和再设计,从创新体系构建和运营角度对设计和建立符合发展需求的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方案。本研究通过认真总结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经验,探索符合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的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管理和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创新体系完善和新型研发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实践意义。

         8、 以科技激活企业效益的技术结合理论研究
        在国内外首创技术结合理论,研究技术结合的定义,形成面向全体员工的全过程、多层次、大批量、网络化的研究创新项目,以有限的科技投资创造大量的技术资产,有效地支持企业效益增长。研究了技术结合支持企业持续效益增长和解决低效益高亏损的规律、技术结合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管理和科技生产力定量评价的创新等十个方面的理论创新,研究了宝钢、微软、克莱斯勒等多家国内外企业的安全,验证了技术结合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


环境政策
        9、 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入选了“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项目”,作为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双方多项活动之一,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签字仪式于2014年7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进行。这份围绕山东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的合作伙伴计划,旨在通过项目合作,为山东实现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更快下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污染,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过快增长提供决策支持。通过项目合作,可以识别山东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中美在清洁大气、能效和水三大领域的商业交流,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0、 基于输水水质保障的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模式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与示范
         研究任务为基于输水水质保障的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模式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与示范。主要包括:一是基于输水水质保障的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研究;二是基于输水水质保障的南四湖湖滨带生态经济模式研究;三是基于输水水质保障的南四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四是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措施研究;五是基于输水水质保障的微山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生态经济模式示范。

        11、 山东省2005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以山东省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为项目实施机构,我所为主参与并承担核心任务。研究目标是编制山东省2005年、2010年温室气体清单,为完成山东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建立省级温室气体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奠定基础。

        12、 不同发展水平城市低碳发展之路
        中英政府间战略合作框架下的英国政府低碳、高增长战略规划基金(SPF)项目,由牛津大学、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贵州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心共同承担。项目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1年,项目试点城市是济南、东营、贵阳、遵义。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牛津大学的低碳经济研究优势,提高试点城市民众对低碳经济的关注,扩大试点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低碳经济战略规划,推进中英低碳经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为国内其他城市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积累经验,最终使山东省低碳经济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我所后又与牛津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共同承担牛津大学基金课题《中国未来城市低碳交通愿景》,济南为其试点城市。